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相关链接

无锡日报:为“西电东送”输送“无锡能量” “绿色通道”助惠山“首台(套)”企业攻坚


文丨无锡日报


7月4日,无锡赛晶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工程师杨银合、赵卫亭完成任务,从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大动脉白鹤滩—江苏工程现场返回。1个多月时间,他们坚守在川西的工地上,直到这一输电工程正式投产。“克服疫情影响,上半年企业顺利完成了多个国家重点工程的配套项目建设”,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产值同比增长了10%以上。




产业链分布在全国,疫情之下,惠山想尽办法为企业解决难题。企业中标换流站滤波器组电容器项目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五省(市),江苏落点在苏州虞城换流站,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该工程在世界上首次研发“常规直流+柔性直流”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示范引领意义重大。电容器的安装调试过程长达1个多月,其间要多次运送产品到2087公里外的四川凉山州白鹤滩换流站,惠山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是企业的服务专班,从企业提出要求到发货,专班人员全程护航,打通疫情防控的“绿色通道”,保证了相关工程按时交付和调试到位。



以科技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是无锡赛晶的产业命题。“为国家战略输送‘无锡能量’,企业从开始便紧盯具有进口替代意义的硬骨头产品。”公司总经理左强林说。毕业于西安交大的这位教授级高工,有着30多年的行业经历,经历了中国输变电技术的发展,也让他对相关核心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充满激情。他带领20多人的研发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联手,硬是“啃”下了“±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用滤波补偿电容器组”首台(套)重大装备。这一装备,用于从新疆昌吉跨越2380公里到达安徽古泉的吉泉特高压直流工程,承载了国家“西电东送”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并获得江苏省和苏锡常首台(套)装备的认定。



长途送电,赛晶解决了提高效率、保护设备和减少损耗等国际性难题。此次工程项目从中标公示到第一组产品启运,只有6个月时间,赛晶多年的技术研发成果“厚积薄发”。此前,在北京冬奥会上,赛晶电容器产品在张北柔性直流绿色电力工程中成功运用,打响了赛晶绿色装备首台(套)品牌。而在这次“西电东送”工程中,考虑到西部山区的特殊环境条件,企业采用高品质的原材料和防鸟、防火、防爆、防震的结构设计,确保了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戴牢口罩,企业近日启动了应对疫情的预案。在惠山开发区的帮助下,40多名员工住厂封闭生产,同时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电容器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的国家研究专项正在加紧研发。